单后腰战术在国足对阵新加坡的比赛中再度暴露致命缺陷,panda sports官网前国脚毛剑卿的尖锐批评撕开了中国足球长期存在的战术迷思。
北京时间3月21日晚,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36强赛中,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客场挑战新加坡队,在领先两球的大好局面下,国足最终被对手2-2逼平,痛失关键胜利。
比赛过程中,国家队主帅伊万科维奇坚持使用的单后腰战术体系再次成为争议焦点,前国脚毛剑卿在赛后直播点评中毫不留情地指出:“伊万永远只会用单后腰,这是熊猫体育官方主页拿无知当个性!”
比赛开局似乎朝着有利于中国队的方向发展,武磊在第10分钟和第45分钟梅开二度,帮助球队建立起两球领先优势。
下半场风云突变,新加坡队调整战术後迅速掌控中场节奏,第53分钟,拉姆利头球破门为新加坡扳回一城,第81分钟,马勒爆射破门将比分最终定格在2-2。
从技术统计来看,中国队在中场控制力上明显不足,全场传球成功率仅为67%,比对手低近10个百分点;抢断成功率更是只有55%,中场屏障形同虚设。
伊万科维奇上任之初就明确表示将继续沿用他惯用的4-1-4-1阵型,其中单后腰位置承担着至关重要的防守任务,本场比赛,他选择了王上源担任这一关键角色。
实战证明,单后腰在面对对手密集中场时疲于奔命,新加坡队下半场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场人员投入,形成局部人数优势,完全压制了中国队的攻防转换。
“当你的单后腰被对方两到三名球员包围时,整个防守体系就会崩溃。”毛剑卿在解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球员能力问题,而是战术设计的结构性缺陷。”
作为中国足球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毛剑卿从未在公开场合掩饰自己的观点,这次他对伊万科维批评更加直白:“世界足球潮流都在强调中场控制,双后腰甚至是三后腰体系成为强队标准配置,而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
毛剑卿进一步分析道:“单后腰战术对球员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出色的防守覆盖能力,还要具备精准的出球技术,以目前国足球员的能力特点,根本没有适合这个体系的单后腰人选。”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固执,这是拿无知当个性!”毛剑卿的这句话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引发了球迷广泛共鸣。
现代足球战术演变中,中场控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22年世界杯数据显示,32支参赛队中仅有4支主要采用单后腰阵型,且均为实力明显占优的强队。
即使是传统使用单后腰的豪门球队,如皇家马德里的卡塞米罗时代,也会在防守时要求一名前腰回撤协助形成实际上的双后腰屏障。
亚洲足球强国日本、韩国和伊朗在近年大赛中均采用灵活的中场配置,根据不同对手调整后腰人数,很少固守单一体系。
中国足球历史上,单后腰战术曾多次造成惨痛经历,2019年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伊朗,里皮排出的单后腰阵容被对手完全打穿,最终0-3惨败出局。
2021年世预赛12强赛,李铁执教时期多次使用单后腰体系,结果中场完全失控,面对澳大利亚和日本队时几乎无法组织有效进攻。
这些教训似乎没有被伊万科维奇充分吸取,在与新加坡这种必须全取三分的比赛中,过度进攻的阵型安排反而导致了攻守失衡。
目前国家队球员的技术特点分析显示,中国足球确实缺乏世界级的单后腰人选,现有中场球员更多擅长特定环节——有的长于拦截,有的善于组织,但缺乏全能型后腰。
如果采用双后腰配置,可以让特点互补的球员搭档,例如由李可负责拦截扫荡,高天意或程进担当组织核心,这样既能保证防守硬度,又不失去进攻发起点。
前锋武磊和张玉宁都是需要中场支持的攻击手,缺乏中场的有效弹药输送,他们的威胁将大打折扣。
伊万科维奇的合同虽然刚刚开始,但这场平局已经让他的执教能力受到质疑,接下来6月主场对泰国的比赛几乎成为了生死战,战术调整势在必行。
如果伊万科维奇坚持不变,足协是否应该及时干预?或者至少为其配备熟悉中国球员特点的战术助理教练?
毛剑卿在直播中建议:“应该组建一个战术顾问团队,帮助主教练了解中国球员的真实能力和特点,制定更适合的战术体系。”
6月11日,国足将在沈阳主场迎战泰国队,那场比赛很可能决定中国队能否晋级18强赛,也可能决定伊万科维奇的去留。
球迷们期待看到的不是固执己见的单后腰,而是一支真正能够扬长避短的国家队,毕竟足球是结果导向的游戏,当战术明显不适合球员特点时,改变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