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中,郭嘉璇曾是一颗备受期待的新星,这位年轻球员的突然离世,却将俱乐部和北京足协推上了风口浪尖,近一个月来,郭嘉璇的家人一直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和透明的处理流程,但至今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答复。
“我熊猫体育们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兄弟,但现在连最基本的尊重和真相都得不到。”郭嘉璇的哥哥郭嘉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安俱乐部和北京足协的处理方式令人心寒。”
郭嘉璇,18岁,北京国安U19梯队成员,于今年8月15日在俱乐部训练基地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初步医疗报告显示,死因为心源性猝死,但家属质疑俱乐部在事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否及时得当。
“事发当天,俱乐部并没有立即通知我熊猫体育中文网们。”郭嘉明回忆道,“我们是通过其他队员的家长才知道出了事,等到我们赶到医院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更令家属难以接受的是,俱乐部和足协在事后处理中的态度,据郭嘉明透露,俱乐部最初承诺会全面调查事件并给予家属合理赔偿,但随后却一再拖延,甚至试图淡化事件的影响。
郭嘉璇的家属提出了几点核心诉求:
截至目前,国安俱乐部和北京足协均未对外发布任何正式声明,也未与家属进行实质性沟通,多次寻求对话的尝试被以“正在调查中”为由推迟。
“他们似乎希望时间能冲淡一切,但对我们来说,失去亲人的痛苦永远不会消失。”郭嘉明说。
郭嘉璇的离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暴露了中国足球青训体系中的一些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球员因训练强度过大、医疗保障不足等原因发生意外的案例并不罕见。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国安青训教练表示:“许多俱乐部为了追求成绩,往往忽略了球员的健康管理,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过度训练和缺乏科学监控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尽管中国足协曾发布《青少年球员训练健康管理指南》,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俱乐部并未严格落实,指南要求每支梯队配备专职队医,并定期进行球员健康评估,但真正做到的俱乐部寥寥无几。
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许多球迷和公众人物呼吁俱乐部和足协正视问题,给予家属一个合理的交代。
足球评论员张路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年轻球员是足球运动的未来,他们的生命和健康必须放在第一位,俱乐部和足协不能以‘冷处理’的方式逃避责任。”
也有一些声音指出,中国足球的整体环境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从青训体系到职业联赛,我们缺乏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制度的敬畏。”体育产业专家王松表示。
与国外成熟足球体系相比,中国在球员健康保障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英超规定所有俱乐部必须为球员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和定期健康筛查,甚至包括心理评估,而在日本,青训球队必须配备应急医疗设备和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
反观中国,许多俱乐部的青训投入主要集中在设施和教练团队上,医疗保障往往被忽视。“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北京某三甲医院运动医学科医生表示,“预防和应急处理同样重要,否则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郭嘉璇的离世或许会成为中国足球改革的一个契机,业内专家建议,足协应强制要求俱乐部落实青少年球员健康管理措施,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流程也应更加透明化,避免家属在悲痛中还要面对官僚主义的冷漠。
对于郭嘉璇的家人来说,他们仍在等待一个答案。“我们不想看到其他家庭再经历这样的悲剧。”郭嘉明说,“希望这件事能推动一些改变,这也是嘉璇留下的最后意义。”
截至目前,国安俱乐部和北京足协仍未对此事作出进一步回应,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